秦皇岛开发区巧手做扎染 共迎“三八”妇女节
?
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张刘社区,96岁的退休老党员刘万祥是邻里熟知的“热心人”:读报、捎快递、修鞋,数十年如一日为乡亲们办实事。鲜为人知的,是这位看似平凡的老人,曾是抗美援朝战场上4次荣立三等功的志愿军汽车兵。
1929年12月,刘万祥生于原渭南县南刘村,早年务农,后在西安学过汽车驾驶。1951年,征兵干部进村时得知他会开车,动员其参军,曾受共产党恩惠的刘万祥当即应召,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汽车暂编第10团第6连的一名卡车司机,肩负起为前线输送武器弹药的重任。
志愿军立功证明书清晰记载了他的功勋:1952年7月,他带领小组在烈日下抢通车道,因任务完成出色首获三等功;1953年战备期间,他以严格的车辆保养标准和模范带头作用再立三等功两次;1954年因工作与文化学习成绩突出,第4次荣立三等功。
这些文字远不及战场经历惊心动魄。美军对补给线的持续轰炸中,刘万祥多次与死神擦肩。一次运输药品时,敌机迎面而来,他拒绝弃车,凭借速度预判,驾车从敌机下方冲过;敌机从后方追击时,他急刹让敌机冲过头,反复周旋中车辆起火,幸亏掩护部队救援才脱险,事后发现帽子上留有一个弹孔。
另一次,敌机投掷燃烧弹引发山林大火,刘万祥冒险钻入火海找到未燃的小路,带领车队突围,随后及时扑灭车辆火星、为发动机降温,化解危机。夜间执行任务时,他凭借精准记忆熄灯行驶,引导车队安全准时送达物资,从未出错。
1956年,因长期驾驶导致膝盖患病,刘万祥退伍后到甘肃临夏公路段工作,退休后返乡。此后的30多年来,他极少提及战功,因热心助人、略通文墨,常被误认为退休教师。
“能活着回来已属不易,要替牺牲的战友多做贡献。”这位九旬老人眼含热泪说,只要还能动,就要为群众做事,这是共产党员的本分。如今,他仍以“年轻人”的心态,期盼着祖国更美好的明天。
记者:徐仁军
编辑:高杏
初审:王长江
终审:田华荣
编辑:高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