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行业信息]成都“楼语慧”城市沙龙 楼宇宣传正式启动
渭南市站北街泄洪通道项目是渭南市重点民生项目,泄洪通道西起韩马陂塘,沿3号沟和站北街向东敷设,终点至沋河西岸,全长3723米。去年11月份开始施工,不少市民反映施工影响通行。今天我们就带大家实地探访,看看这条“地下巨龙”的掘进之路究竟难在哪里?
记者:目前工程进展到什么程度了?
中铁一局项目负责人 曾明亮:截至6月9日,项目11座工作(接收)坑已完成6座,剩余5座已完成79%;顶管通道已累计掘进1278米,占总里程三分之一;总施工任务量合计已经过半,站北路是老城区,地下管网几十年层层叠加,就像一团乱麻。更麻烦的是,塬上的水不断渗下来,地下水位太高,再加上老旧管道渗漏,现在开挖的地方全是饱和软黄土,踩上去都打滑!
现场带班组长 曾海峰:您看这土质,含水量高得离谱,挖着挖着就突然冒水、涌泥。8号到14号工作坑,光突泥突水就发生了十几次!15号井最严重,我们前段时间顶管机直接被淹,停工了整整15天!
记者:那遇到这么大困难,咱们怎么解决?
现场带班组长 曾海峰:我们这基坑深度最深处达到24.9米,管径3米,外径达到3.6米,施工难度大,我们用超高压旋喷桩、袖阀管注浆给地基“打针”加固,还把顶管机改成“接力模式”。就像接力赛,一段一段往前赶,我们前段时间有一段机头顶不动了,我们也是想了很多很多的办法,包括注浆,包括增加那个注浆孔,然后用高压水,稀释泥浆等等一切的办法来进行处理。
记者:听说地下管线也是施工的“拦路虎”?
项目部技术员 吴卓:对!这里燃气、军缆、通信线密密麻麻,给水管、雨水管、污水管错综复杂,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不小心碰到一个,应该是属于一个重大事故,我们项目专门成立“探管突击队”,使用洛阳铲间距50公分一道进行现场勘探,还联合7家产权单位“开膛验管”,也采用了最先进的机器人进行管道勘探。为后期的施工做一个保障。
周边市民 李先生:每天在这里也能看到这些工人在这施工,这么热也挺辛苦的。我们其实也都能理解,本身这个市政工程也是为这个大家好嘛,现在希望尽快完工,整个能顺畅起来。
记者:在市民交通出行方面,咱们做了哪些工作?
中铁一局项目负责人 曾明亮:施工对市民出行带来了一定影响,我们已建立 24 小时交通疏导机制,通过分时段施工、利用人行道疏导设置临时通道,增设临时标识等措施尽量降低对市民出行的影响。
记者:后续施工还有哪些挑战?
中铁一局项目负责人 曾明亮:接下来我们的八号井、九号井、十号井、12号井、14号井要穿越流塑状黄土,必须改用“泥水平衡”法。这意味着占道面积更大、泥浆处理更难,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路面塌陷。但我们已经准备了最先进的设备,专家团队24小时待命,再难也要啃下这块“硬骨头”!争取在9月全线竣工,路面恢复畅通。
地下工程是城市的“生命线”,进度慢一点,但质量和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。该工程的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,建成后不仅将成为城市的安全屏障,还将助力城市生态环境改善,打造人水和谐的美好环境。每一米的掘进,都是建设者与复杂地质、管线、环境的“硬核较量”。也请市民朋友多一份理解与耐心,我们共同期待这项民生工程早日建成,为城市筑起安全屏障!
编辑:王璐
初审:陈浩
终审:张小伟
编辑:王璐